村“兩委”一方面為其母親安排了公益性崗位,一方面介紹房亞麗到舞朗帽業上班。如今,僅房亞麗的月收入就接近三千元
記者 賈鐵成
蓮花村貧困戶房亞麗每天都在兩個身份之間輕松轉換。
白天,她是村里一家帽子加工廠的工人,下班后她就是打理莊稼的農民。“廠子在隔壁,抬腿就到,不耽誤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這樣的好工作俺能干一輩子!”聊起工作,房亞麗滿心歡喜。
蓮花村,地處懷遠縣河溜鎮,由于經濟結構單一、產業基礎薄弱,曾被列為省級貧困村。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推動下,該村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企業落戶建設扶貧車間等方式,不但一舉填補了村集體經濟空白,更讓貧困戶在家門口成了“上班族”。
①11月28日,固鎮縣濠城鎮垓下虞美金菊種植基地,花海美景,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②11月28日,菊花加工車間,幾十位村民將菊花擺放在盤中,為烘干做準備,其中不少是貧困就業人口。
③11月29日,舞朗帽業扶貧車間,貧困就業人員加工棒球帽。
④11月29日,紅專包裝扶貧車間,貧困就業人員在噴涂生產線上忙碌。
記者 陳昂 賈鐵成 劉晨 通訊員 劉流 攝
“這家化妝品包裝公司是我們村的明星企業,2014年落戶建設扶貧車間以來,已提供上百個就業崗位,60名貧困群眾因此脫貧摘帽。”11月29日,跟隨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夏邦元,記者首先來到紅專包裝制品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生產化妝品塑料包裝的企業,主要為國內外化妝品品牌代工,產品涉及口紅、睫毛膏等,設計種類多達上千個,銷售額已突破千萬元。
在紅專包裝組裝車間,記者見到了60歲的房興榮。因患有慢性病,她于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缺乏勞動技能,村“兩委”把房興榮推薦到該企業上班,從事口紅配件組裝,每月收入達到3000元,工作第二年便實現脫貧摘帽。
和紅專包裝一樣,舞朗帽業也是一家落戶蓮花村的用工大戶。該公司扶貧車間于去年8月成立,主要從事時尚鴨舌帽的制作加工,雖然成立時間短,但發展勢頭良好,年產量突破50萬頂,年產值達到200萬元。
28歲的房亞麗是在該廠務工的貧困戶之一,父親去世早,她和母親相依為命。了解情況后,村“兩委”一方面為其母親安排了公益性崗位,一方面介紹房亞麗到舞朗帽業上班。如今,僅房亞麗的月收入就接近三千元。
“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才是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途徑。”采訪中,夏邦元告訴記者,近年來,蓮花村堅持“產業促發展,發展帶就業”的理念,已成功吸引六家企業落戶,在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帶動近200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