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經常拉著她的手談心,課余和放學后去找她詢問情況,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心靈撫慰和物質幫助。并及時把她的特殊情況告知學校給予減免學雜費、午餐費
記者 陳昂 通訊員 張杰
作為蚌埠市禹之光愛心公益協會“愛心大使”和“最美公益人”,47歲的毛懷艷多年來熱心公益事業,作為一名教師,在校工作表現優秀,在社區更是如此。她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的熱情和自覺性很高,更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心血,愿為留守兒童、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做義工,全心全意作奉獻。
服務社區不圖回報
作為一名社會公益人,毛懷艷始終遵循無私奉獻宗旨。幾年如一日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的過程中默默地參加社區平安建設,不管是出謀劃策,還是義務服務,包括小區周邊巡邏、集體勞動、種樹栽花、清除樓道和地下室雜物、鏟除小廣告、清除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宣傳文明養犬等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把繁雜瑣碎的工作做得細心到位,甚至連小區垃圾桶上面懸掛的誘蒼蠅籠定期投藥等細節都不放過。對于別人的不理解和他人有意刁難從不計較,只用自己默默不辭勞苦的行動去感化他人。
毛懷艷表示:“社區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所以小區里經常出現她戴著紅袖章,穿著紅馬甲忙封路、測體溫、消毒、搬送醫療救災物資的身影,她說:“只有心里裝著居民,做為民謀利的事,居民才會信賴你。疫情管控后期她更心系社區,利用課余時間宣傳黨的各項便民政策、為文明創建出力、做倡文明聚人心的事,后來忙防汛護堤的勞動。重大節假日,她主動參與社區值班巡邏;宣傳清明、中元節的文明祭祀,和與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一起值班巡邏到夜深。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增加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毛懷艷一直抽時間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做活動:宣傳文明城市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樹立文明新風。主動與前來參與活動居民溝通、登記、引導為居民測量血壓血糖等,并提供健康咨詢,耐心細致地為居民解疑釋惑。同時對老年人平時生活習慣提出一些中肯意見和建議。
立足本職幫助留守兒童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多年來,毛懷艷將節假日和課余時間也給了社會。平時工作忙、教學任務重、時間緊,但是她不忘自己的事業,沒有忘記對留守兒童的責任與愛的守望。
在幫扶的留守兒童中,有一個初中小姑娘讓毛老師印象很深。小姑娘名叫彭彭,學習上進但家境堪憂,她很獨立,也很堅強,養父每天總是很忙,需要賣菜供她生活,小彭彭每天自己起床、穿衣、做飯、做家務、上下學、自主學習,因此,沒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和同學交流玩鬧,開始就獨來獨往很孤僻內向,不愿與他人和相處。曾有一段時間竟然不愿意上學,還經常哭鼻子鬧情緒。
毛老師聽說以后,便經常拉著她的手談心,課余和放學后去找她詢問情況,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心靈撫慰和物質幫助。并及時把她的特殊情況告知學校給予減免學雜費、午餐費。再和班主任趙麗老師一起發動了捐款活動,不定期給她送衣物文具,傾心交談鼓勵她自立自強,調整好心態放眼未來,用自己的努力和不放棄奔赴美好生活,并利用課間休息和放學時間給以指導和督促。毛老師知道這樣的孩子更需要父母般的愛,她懷著一顆滾燙的愛心陪著彭彭走完了初中最后兩年的生活,讓她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感受到了親人般的呵護,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